七月的徐汇滨江,江风卷着潮湿的水汽掠过窗沿,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的玻璃蒙上了层薄薄的雾。市场监管干部、外卖骑手、餐饮企业老板等二十多人围坐一圈,一场关系到市民“吃饭安全”的人民建议征集座谈会,就在这种轻松又认真的气氛里开始了。
“四年里处理了3224件举报,发了100多万元奖金。”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协调处副处长杨颖慧感叹食品安全领域群众监督的力量。翻开手里最新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修订草案,“这次修订,盯着四个事儿:解决真问题、奖励给到位、控住风险点、办事更简单,每一条都瞄准了实际操作里的难点。”
以前总有人问,离职员工能不能举报老东家的问题。草案现在明确,不光离职员工,供应商、送货的这些知情人都能拿奖励,还鼓励企业自己设举报奖金,让他们从被动等着查变成主动防问题;奖励标准也更合理,按违法严重程度给奖金,避免小事给多了、大事给少了;领钱也方便了,打电话、发短信通知,不用再跑现场,直接打银行卡里。杨颖慧还强调:“像学校食堂、养老院、保健品、婴幼儿奶粉这些风险高的地方,奖励标准会特意提高。”
“在徐汇,外卖小哥不光送外卖,还是食品安全的‘前哨兵’。”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丁磊介绍情况时特意提到“食安驿站骑手之家”——骑手休息时,能通过“明厨亮灶”屏幕,直接看到餐馆后厨在干啥,发现不对劲,就赶紧在旁边的留言板记下来。这样就形成“商家自查—骑手监督—监管处理”的闭环。
这种商家、骑手、监管联动的办法,正是徐汇“三团三会”共治的实在做法。高校专家组成“导师团”给予专业指导,社区网格员的“巡访队”钻进街巷找隐患,外卖骑手变成“流动监督哨”,还有区域指导会、楼管会、物管会一起帮着商户管好自己。大家劲往一处使,让食品安全监管既有准头又有人情味。
“我建议搞个好记的举报热线,老人小孩都能记住。”杨浦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林迎燕刚说完,上海正膳餐饮店长张凯就接话:“店里放个二维码台卡,一扫就进举报平台,我们还备着纸笔,方便不习惯用手机的顾客。”从热线号码选啥数字,到意见箱放哪儿,大家围着“咋方便举报”热烈讨论。最后,大家都觉得:线上流程要简单,线下要覆盖到没智能机的人,还得说清楚“啥情况该举报”。
说到保护举报人信息,华东政法大学学生代表严谌宸提了“区块链+匿名系统”,这想法让人眼前一亮;一片天餐饮的职员管伟想的“虚拟ID”更受好评——系统自动生成个代号,举报全程都不用露真名;普陀区市场局工作人员周杰也分享经验:“我们让办案的人看全信息,其他人只能看隐去关键信息的数据,奖金进度用独立编码查,保证举报人只露线索不露身份。”
“现在领个奖要跑好几个部门,能不能让平台代领了转给我们?”饿了么骑手张文强这话,说出了一线监督者对奖励机制优化的期盼。对此,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赵斌说:“我们打算把发奖时间压缩到15个工作日,同时还在琢磨给举报人加征信分。”
上海铼乐餐饮总经理张正伟听了大家的话补充道:“商家不怕合规的监督,也欢迎正经的举报——这能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整改服务。建议监管部门常给商家普法,用短视频、小册子讲讲‘啥该报、咋报’;也得让消费者知道,合理举报能帮整个行业变好。”
各方想法凑在一起,让每条建议都更贴实际、更接地气。市市场监管局表示,这些“金点子”会放进《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修订论证里,让政策更合实际、更有力度。
这场关于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的座谈会高声誉网络配资平台,悄悄播下了“大家一起管”的种子——等举报渠道更通畅、信息保护更严实、奖励机制更贴心了,千万双眼睛会一起守住“舌尖安全”。
宝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